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數據,全球每年有700萬人死於因空氣污染而引發的疾病,亞太地區就占了400萬。
世界衛生組織在10/30在瑞士日內瓦召開「第一次空氣汙染與健康國際會議」,廣邀世界各國空汙、醫療專家與各國代表,正式對空汙宣戰。
而10/29世界衛生組織發布「一年全球近60萬孩童因空污而死亡」之研究報告。環保署應依照新《空污法》第40條規定,優先在學校、醫院劃設「空品維護區」。
雖環保署已加強「健康防護引導措施」,但防護效果不高。
要求環保署應於明年初針對各地方政府提出劃設空品維護區之計畫,進行資源、預算、人力、設備之盤點,如期在7月完成「空品維護區」核定,以利推動空汙防制工作。
台灣能源政策舉棋不定,已造成外資投資意願,連帶影響發展。自公投結束後政府目前僅就現有及規畫與興建中之電廠做統整,但反燃煤、非核家園暫緩等規劃,政府卻毫無下文。
本次公投結果已非常明確顯示,近600萬公民同意以核養綠。我們可以理解非核家園是最終目標,然在綠能尚未發展健全的狀況下,執意要在2025全面廢核將造成供電不穩定。能源政策絕非兒戲,期許蔡總統跟經濟部能夠傾聽民意,盡快給予社會大眾一個答覆。
最後,依據經濟部目前規劃太陽能、風力供電為未來綠能大宗,然經濟部29日預告2019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,其中,離岸風電由每度5.8498元降至5.1060元,大降12.71%,地面型太陽能也從每度4.2943調降至3.7728元,降12.15%。雖然比2018年躉購費率低,但費率出現後許多風電、太陽能電廠商表達出了撤資意願,而今年太陽能廠元晶、茂迪等太陽能廠皆有裁員的狀況產生,華映更決議聲請債權債務協商,凸顯台灣綠能產業發展不樂觀。
經濟部應盡快擬定相關措施,營造綠能廠商之投資環境及意願,以利我綠能產業之推動。